Academic publishers make Murdoch look like a socialist(卫报文章:《在学术出版商面前,默多克简直就是个社会主义者》)
我可不敢讲我“真正”了解“黄赌毒”。况且,那些对于所谓“黄赌毒”内幕的揭露,你大可在新闻报道,纸媒网媒上看到相关案例。别说我是学传媒的,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这些内幕。
这是赤裸裸的警告:想打擦边球、钻体制空子谋取暴利的人,最后死得都很惨。
这个答案昨天就看到了。心里想答,却感觉有一丝说不清的混乱。感谢吴遇安同学做出的逻辑梳理。
就在前几天,我去爷爷家,小王才满脸笑意地从爷爷家出来。爷爷说,这小伙子口才了不得。我直奔主题,问他,这次他又卖了多少?爷爷说,7K。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以前与朋友做过一段时间的保健品销售,深知其中运作模式,跟爷爷讲了无数遍,但他就是听不进去。爷爷看着那堆保健品,十分心安地说了一句,好像多了十年的寿命呐。
我真想把那堆破玩意儿摔出去。可是,想想还是算了。老年人的心安,有时候连钱都买不到。
我爷爷到今年,党龄正好70年。这么多年,无论是政治坚守,还是响应党的号召向灾区捐款,从没犯过错误。他在广州解放战争的时候,甚至还自学过一段时间的德语。
这也是为什么,保健品市场需求之大的原因。而它又不像是凉茶那种老少皆宜,市场阵线拉那么长的产品,它的人群定位狡猾又精准,
对于暴利行业的理解,可远不止纯利300%以上这么简单。不但保健品行业单笔销售纯利达到300%,而且,
有多暧昧呢?含量标为2%-8%的冬虫夏草海牛营养液(这名字我忽略了商标),富含各种氨基酸的蛋白质粉,某某含有深海大虾体内营养成分的药状胶囊,加上个「卫食健字」,过度花哨地包装一下,仅仅如此,就可以在外表上先唬住一部分老年人。
严格来讲,保健品与药品重要区分的一点,是保健品只是具备一定效用,对人体长期有好处,并且,
而这,也是许多无良商家唬人的最大噱头。是药三分毒。听到药这个字,人们会下意识地回避,因为正常人,谁他妈有整天吃药的啊?
所以,保健品基层销售(基层这个名词真是逗),有两道“免死金牌”,一是,
并且,要把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地种植在老年人脑海里,也就是所谓的“洗脑”(丧心病狂)。
为什么它的客户忠诚度极高?保健品行业,真的借鉴了某些的部分手法。1对1式贴心辅导,一个销售员专门负责一片区域,内部宣传资料,影像不离手,每次必带一摞对于产品功效,产品里珍贵成分的大肆解读,以及定期组织出去旅游,夕阳红老年团啊,甚至与其他保健品对手组织广场舞友谊对决赛。
请问,这种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加上轮番轰炸,洗脑不止的宣传攻势,作为老年人这一,岂有不被俘之理?
老年人这个,特别是我们爷爷奶奶这一代人,说实话,教育水平真心不高。很多人甚至是从战争年代摸爬滚打过来的,哪有时间普及科学,普及教育?甚至我们父辈母辈这一代人,都会在朋友圈乐此不疲地转发着那些伪科学,更不要说老年人的
而且,保健品的宣传手段上,很有一套。拿某公司的“中华乳精”(名字已做修改,非广告)来说,宣传纸上对于提取牛乳中初次乳的成分,尤其是营养成分大谈特谈,并且用隐蔽性极高的科学解释,引经据典,配上国外一些对于牛奶数据的调查研究(别管沾不沾边,高大上,国外的,看不懂就对了),就是一篇配合销售人员发动新产品销售的理论武器。
可是,这胶囊里究竟含不含这玩意儿,含的成分到底是多少?你可以是含1%也是含,含10%也是含。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关键处被一带而过。
所以,即便辨别能力再强的老年人,都抵挡不住隐蔽性极高的伪科学,与看上去切题实际上离题万里的宣传资料的诱惑。
原材料上的成本,极其低廉。在我干保健品销售的那段时间,一次公司晚宴,被犒劳,我们跟物流的人坐在一桌上,趁着酒劲,他们说漏了几句。
“我们拉的货,当然知道它们从哪进的,不管是工厂质检,还是材料本身,仅仅是在合格与不合格的边缘上。”
继续拿那个初乳举例,XX初乳一箱二十盒,每盒标价是300元,每盒两板胶囊,每板有十二粒胶囊。
但是,实际成本,据我走之前问过的师哥得知,浮动在5元左右(按胶囊加工费与物流费的浮动,奇怪的是原材料价格浮动不大,这说明什么?)。
只有达到区域级(分管至少2个地级市以上)的销售经理(可以算得上高级打工仔)以上,才能拿到底薪+抽成+分红,月薪在几十万,混得好一点的,也就是保持在50W—90W不等。
真正拿到大头的,永远是高层。当时我打工的那家老总,正在与人商量到底上不上市。不知道现在他的命运如何了。
脑X金算得上保健品行业的佼佼者了。那个收礼只收XX金的恶俗广告,让人听到就想吐。可是,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却把许多人洗脑,认为,收礼只收XX金,像是真的成了约定俗成。
许多新兴保健品公司,充分借鉴了这种宣传模式,付不起昂贵的电视广告费,便打起二三线城市宣传战。
也促使这个行业,在大佬们(诸如脑X金)无暇顾及城市里的巷战前提下,小保健品商争相蚕食着仅有的最后几张红票子。
前几年,我爷爷只买某保健品一家的东西,一应俱全,可现在,他买的保健品,哪家都有。
市场正在饱和,不过先到者占据先机,把到手的忠实客户群巩固下来,最后一杯羹,就快被分完了。
你先别急着觉得它不起眼,哪就挣钱了?其实这行水很深,但能让有些人赚大钱确实真的。
因为我发现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身的接受度也有所提高,来店里的年轻人常常会提出一些新点子。
到了 2001 年,我的店已经开始出现排队现象,这让我欣喜不已,对未来充满信心。
那几年社会发展很快,尤其是经济,越来越多的新行业发展起来,比如炒股,比如计算机,但机缘巧合之下,我却了解到了一个老行业,一个一直以来被大家忽视的边缘行业——拾荒业——里的生存法则。
我有一个朋友叫项东,人高马大,一身腱子肉,小时候在少林寺待过,以前替人收租收账什么的,后来东家进了局子,他也就失业了,近两年没什么消息。
他母亲说项东早搬出去了,这几年靠捡破烂挣了钱,现在已经是三个废品收购站的老板。
「对,我儿子他们在那边有个外包项目,今天去和环卫局的负责人谈业务了,去北岸花园找人吧,兴许这会儿能碰上。」
可到了北岸花园,没见到项东,人家告诉我们项东刚走,对方脸色还不大好,没多说。于是我和朋友折回去,想改天吧。但事事碰巧,我们走到半路上,看见路边停着两辆面包车,野地里一伙人在打架。我想了想,准备报警。朋友眼尖,指着那群人中的一个身影说:「你瞅瞅,那像东子不?」
许多年没动过手,但骨子里还是好斗。等我们走近了,看清是项东,就喊了一句,「东子,打架呢?」
项东一愣,回头,这一晃神脸上挨了一拳,有点狼狈,「怎么是你俩,狗日的,过来帮忙。」
我们加入后,项东终于腾出手了。我和朋友一人帮他分担一个,对了两下我就看出对方也是老手,不蛮,有进有退。但我们是老老手,脚下快,低头猫腰,专门找痛的地方出拳,找下巴打。打人下巴,一拳就能打晕,让对方快速丧失战斗力。
「行了,」我看情况不大妙,说,「现在打黑呢知道不,知道牢饭什么味不?一块尝尝去?」我看对方脸上都不坏,不像混社会的人,所以唬一下。对面互相看了眼,没主意。
就这么对峙着,隔了两三米,哪边也不动。我拳头握得发汗。过了会儿,又来了一辆面包车。来的是项东的人,有十几个,穿得破破烂烂,一脸土灰。十分符合我们印象中拾荒者的形象。
五年前因为东家被抓,项东被牵连,也进去蹲了一阵儿,出来后,去南方打工,当时南方经济好,机会多。不过项东没什么一技之长,只能干苦力,晚上睡在工棚里,和一群泥人你争我抢地打呼噜。到了下雨天,工棚里漏水,板壁潮湿,身上起疹子,那个痒折磨人,但又不能挠,他就把指甲全剪秃了,从那以后指甲就没比指肚上的肉高过。就这样熬了两年,熬不下去了,打包回家。
回家闲了一阵儿,又开始找活儿,跑各个劳动市场。有一次他去人家里修水管,看到装修富丽堂皇,羡慕,就和主人聊了两句,项东听了主人的话,惊了一大跳,看着宝莲似的大灯盏说:「这都是你捡破烂捡出来的?」
那会儿,全国人民废物回收意识低,坏掉的物什直接扔掉,不知道上面的铁片铜丝之类的,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城市的垃圾回收体系也不健全,回收成本太大,无力支撑各种垃圾的处理,往往各地是挖一个巨坑,垃圾往里扔,扔满了再挖另一个。
就有人看到了其中利润,废纸、玻璃、塑料、金属和布等,都可以再回收利用,卖给需要它们的企业,价格还不低,主要是零成本,怎么都是赚,于是出现了一个规模行业——拾荒业。
这一行里充满着月入上千,上万的神话。只要你肯弯下腰,不嫌脏,不在乎面子,便不愁银子。
据统计,20 世纪 80 年代到 2010 年之间,这些拾荒者用自己的力量回收了中国 60%~80%的电子废料,回收了 90%以上的家庭废品,向电子废料物拆解回收企业提供了 90%的原料,每年为城市节省了大量垃圾处理的开支。
这家主人便是靠拾荒慢慢发家,一步步开了自己的炼钢厂,他对项东说,济南还有许多地方的垃圾没有开发,还有大把的钱没人去赚。
项东听傻了,回去的路上,他看到一个捡破烂的,不大,估计十五六岁,他问人家捡破烂一个月能赚多少钱,那小孩骄傲地说,我才干了一个月多点,挣到两千块了!
项东惊了。回去一琢磨,心想,怎么着都是活,体不体面的,不能当饭吃,他饿。于是他又找到开炼钢厂的那人,恳求他告诉点拾荒这行的东西。那人很大方,和项东吃了一顿饭,算认识了。那人叫陈升,身家千万,因为年龄大,项东喊他陈哥。
陈哥说,拾荒业容易挣钱,也意味着竞争,看见垃圾都想捡,所以捡垃圾的,也打架,也分帮派,也占地盘。新人想要入行,就得先站队,一般看从哪儿来,南方北方,哪个省哪个地界,就进哪个帮。进了还要给领头人交月供,不交的话就被驱逐,很难再入拾荒业。
陈哥说他也是从捡垃圾一点点做起,在拾荒业有点地位,就介绍项东到了一个叫西场的捡垃圾帮派中。项东进去才知道,这个陈哥就是西场的领头人,最大的收购商,靠捡垃圾一点点完成原始积累,然后开收购站,继而开炼钢厂,厂内所需的废铁等原料,80% 来自西场。
项东捡了两个月垃圾,赚了五百块,累成狗,因为不懂分类,不知道什么垃圾值钱,就见什么捡什么,往往没人收他的东西。项东气馁了,一度想到退出,但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他慢慢发现,比起捡垃圾,垃圾收购才是一门学问。
有一次陈哥派人去建筑工地收废料,本来谈好的收购,结果负责人坐地起价,这种情况经常碰到,一般是只要不高出预计收购成本的 30% 都会接受,但那次那人抬得太高,令人为难, 眼看就要白跑一趟,项东突然站出来,主动进行交涉,重新分配利润所得并提出长期合作方案,最后不仅把价格压了下去,还比原先谈好的价格要低一些。
这事给陈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久而久之,项东又凭借一次次完美的收购获得了信任,于是陈哥把手下的废品收购站交给了项东管理。收购站几乎是陈哥钢厂的主动脉,足以见其对项东的重视。三个废品收购站的收入,一年也有几十万,项东能抽一半。
「这次就是去谈合作,要是我们能包下第一垃圾填埋场的活,能赚不少。」回去的路上项东说。
项东又把他们的势力划分说了说,这个青龙帮主要活跃在天桥区到长清区那一片,以及城南济青垃圾场,人不少,大都是河南陕西那边来的,领头人是杨岳,今天跟项东他们都找到了北岸花园,都想咬这块肥肉,负责人一看这架势,两边的礼都没收,让他们先自己谈好了再来。
「谈崩了,起了点冲突,见怪不怪,就是让你们碰上了,真不好意思。」项东说。
哦,听到青龙两个字我笑而不语,这捡垃圾也捡出黑帮的味来了,够闲的。我拍拍项东的肩膀说:「行,但现在社会风气变了,少打架,既然是生意,那就找机会和谈,和气生财嘛。」
「这就是我们西场管事的,陈哥。」他介绍说。我看这人年纪不小,有些谢顶,一笑满脸褶子,穿着开衫,背手拎着一袋塑料瓶。
我点点头,搞不懂这是什么路子,随后给两人看茶,闲聊,得知陈哥是济宁人,五十三岁了,收废品起家,现在是陈氏钢厂的老板。
「坐什么办公室,多没劲,再说了我要进厂子,那咱们西场的兄弟谁带啊。」项东梗着脖子说。
文到一半的时候,项东出去抽烟,陈哥忽然对我说:「项东跟你说我们外包的事了?」
「那看来你俩关系不错啊。都是兄弟。」他笑,沉默了一会儿又说,「其实这次的事我交给项东去做,就是想看看他的能力,他干得好,钢厂就好,我无儿无女,等我再老一点,这些东西都是要交给值得托付的人的……」
我没答话,听出这是考验的意思,但他和我说是什么意思?是觉得我和项东关系好,想借我口给项东一点提示?要是项东把事办黄了,也别想着接手了?我没答话,心里沉。
喝酒的时候我惦记着陈升的话,几次想和项东开口都没成功,十分扫兴,一直喝到微醺才少了顾忌,就把陈升的话说给他听。
可谁料他不以为然,反倒拍拍我的肩膀说:「放心吧,有时输了不一定是坏事。」
各种夜总会KTV酒吧洗浴中心,这些正规店中的项目是明确违法的,但却是暴利的。所以一般人也不会去做,风险太大。人嘛,要学会变通。色情网站?据统计网络付费排名前十的网站,前三都是色情网。当然在中国传播色情淫秽也是犯法的。人嘛再可以变通一下。约炮神器?某几个交友软件?所谓的相亲网站?所谓的在线视频聊天?在线演唱会?知道YY为什么要叫YY了吧。好,到此为止,其他的自行补脑。
各种地下赌场庄家的暴利就不用说了。当然除了国家开的彩(赌)票(场)以外,其他人都不能经营。我们都知道十赌九输,但对于赌场来说拿佣金永远是旱涝保收的。记得几年前看过一篇新闻几个小伙子在网上经营虚拟赌场,几年内赚了几个E,每个人买了法拉利,后来被抓了。人嘛,要学会变通。白银期货、现货?股票交易?外汇交易?好,到此为止,其他的自行补脑。
呵呵,最近闹的众多明星入狱的毒品,在中国也是犯法的。正式因为毒品有成瘾性,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很难戒断。人嘛,要学会变通。什么被称为电子?为什么会被称为电子?人们可以在电子当中获取到什么?虚荣心、自信心、成就感、满足感?好,到此为止,其他的自行补脑。
——————————————————————————————————————————
我看到回答中有很多涉及什么眼镜、教育/培训、健康/保健品、美容、贴膜、甚至还有说开矿和招投标的。。。
, 眼镜的暴利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十几年前就有人说,现在还有人说,玻璃片就几毛钱卖好几百甚至好几千,特别是镜框。这都是外行的人说的,当然我也是外 行。但有脑子的人都知道在一个充分竞争了几十年的市场中还存在暴利?我记得买的第一幅眼镜大概300,现在买了两幅总共300,质量还差不多。而且眼镜店 大都在闹市中显眼的地方,租金的成本摆在那,如果不是暴利(毛利高)根本无法生存。我看过一个人说他以前卖对联,进价1块钱2对,卖10块钱1对,这毛利 达到了2000%,知道为什么这么高毛利吗?因为对于卖不掉的对联只能自己吃进,明年是没人买的,别问我为什么明年卖不出去,你连续两年去买对联就知道 了。
教育分为主动教育和被动教育。主动教育就是那些职业培训,或者说专业培训。做的比较好的有达内,都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同样的北大青鸟为什么却越搞越弱了?
被动教育就是那些小孩或者幼儿接受的教(看)育(护),幼儿的教育培训在短期是看不出效果的,最好忽悠人。中小学生大都是以补课为主,近期发生家长与所谓的教育机构的矛盾不少,将来估计教育局对这块会进行监管。
90年代初炒作起来的东西,现在想炒冷饭?三株、太阳神、飞龙(伟哥)。。。你们就知道史玉柱搞的脑白金,肯定不知道他在巨人的时候已经搞过一次保健品和药品了吧。
呵呵,听说1毛钱的进价也卖10块。我的任何电子产品几乎都不贴膜,有次去屏幕摔坏了去维修,维修的小哥顺带送了膜贴了下。如果不介意晚上出没,不介意被城管围剿的风险,这是个不错的行业。而且我看好,随着智能机的发展,贴膜也将进入井喷。
这个就不多说了,我没接触过开矿的,只知道曾经7千万嫁女的那个煤矿老板被捕了。关于招投标,以前的确可以围标等,但风险巨大,现在反腐败这么严,赚钱真的得冒死?
——————————————————————————————————————————
最成功的案例是YY(互动娱乐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看他的财报可知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虚拟物品)。如果上过YY看过那些草根女明星唱歌或主持的人应该知道YY有类似月票、花、汽车等虚拟物品可以赠送。有些女主播为了博得眼球和虚拟物品的赞助都会做出比较大胆的举动,我就不说YY还有在线成人教(ji)育(qing)的事了。虚拟物品的收入一般是YY+频道+女主播的分成,有的频道主人已经非常富有了,具体励志故事自查吧。这些灰色地带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YY还在搞在线教育想洗白自己。
最近被抓的快播创办人,号称AV的搬运工。只能说快播没后台,同样作为搬运工的迅雷咋没事?
还有各种交友网站、婚恋网站都成为约炮工具或意(lu)淫(guan)方式。
这些都是抓住了人对性的天然需求,是本能,而运营者又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中国的男性大部分都比较含(diao)羞(si),平时没有机会接触这么多美女,或者没有勇气和自信上去搭讪。但在网络的掩盖下立马可以变成高(jian)富(pan)帅(shen),而且通过这些工具又能直观的接触到美女,甚至成功约炮,即便失败也无所谓反正是在网上没人认识。
给大家举这些例子是希望能开拓大家的思维,对于这方面你自己是否有这类的需求,但还没被商业的挖掘呢?反正是加大接(yue)触(pao)机会。亦或是可以提供给屌丝意淫的资源。
再更新一次,YY上市了,陌陌也上市了。搞互动娱乐直播现在好像挺火的,只要肯卖肉无论你播什么都有人看。对了,最近还在微博看到有女的在微信上收费后通过视频通话。。。你懂的。。。
我上文提到美容为什么划到黄的范畴呢,因为在现代这个信息高速运转的社会,任何一个人直接看到各种美女的机会变多,虽然这些美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只能看碰不到的。但无形也增加了女性的竞争压力,也就催生了现在近乎病态的整容行业。各种美容层出不穷。虽然这不是直接运用“黄”概念,但却是“黄”的周边产业。
赌场和赌博在中国是明令禁止的,但我们转变一下思路,赌博不就是以小博大投机吗?赌也是人类贪婪想不劳而获的天性。在赌博的时候随着筹码的增加,脑部会产生多巴胺使人产生愉悦感。这也是嗜赌成瘾的一个原因。股票是不是类似赌博?券商不就是赌场收佣金?当然一般人是没实力去开证券公司的。那么白银期货、现货呢?据我所知加盟一家这样的公司成本不超过10W,但找客户的能力要靠你自己。我有一个同学高中文凭,由于大学不想读了,所以直接去工作。前两年经营的白银现货公司赚了些钱,现在开着A6了。由于今年CCTV315曝光白银现货公司有猫腻,他们现在已转换搞外汇代理公司,找了总共300W的客户投资,每月佣金2W2。当然这样的公司可以说风险很大,前途渺茫,适合喜欢冒险投机的人。
———————————————————————————————————————————
我再说些我知道的,我认识几个朋友是做工程的,以前围标、串通招标单位等很多,后来出了事情再加上现在反腐的严厉这种方式风险越来越大,数量也少了很多,但还是存在。政府的确有时候会拖欠回款,但一般不会赖账。所以政府的标的相比民营的标的要赚钱的多的多的多,这就和知乎有一个关于软件公司的问题(远离民营)一样。做民营的工程甲方是很抠门的,材料在缩水的情况下有时都很难赚钱。
呵呵,说实话,建立一个色情网站其实真的不需要考虑会没有流量。如果是一个合格的搬运工就不会怕没有人光顾。
我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表达自己所了解的,让大家打开思维。最关键的一点是人要会变通!
最后再透露一点,我就不说微博+微信已经有人实现不同地区O2O的交友平台了。
———————————————————————————————————————————
下面有个答案是说保健品的,关于这点我再说一些吧。钻制度漏洞会死的很惨?保健品例子难道不钻漏洞?
现在行销模式的保健品哄骗老年人购买,这些钱赚的真的安心?和在YY买虚拟物品砸女主播,游戏里砸钱买装备哪个更安心?哪个更接近政策漏洞?
就在今年的年初,我爷爷奶奶在一个推销保健品的小伙子那购买了3000保健品,虽在事后觉得有些后悔但我们没有因此怀恨在心,反而和他保持着联系。这些推销保健品的销售模式无非先是到老年人家里套近乎扯家常,一回生二回熟,渐渐获取信任之后带领老人们去参加保健品销售会,接着就是哄骗老人买套餐,至少一半以上都会乖乖的去买。
这是为什么?真的只因为老人怕死所以要去吃些仙丹?真的是因为保健品上写着起死回生、长生不老、天宫蟠桃、万年天山老雪参、冬虫夏草之王,所以老人们都像傻子一样去购买了?
仔细想想,为什么推销人员要去家里像亲戚一样的去拜访呢?老人们逐渐老了,孩子们在外上班或者很少回来,很少和老人沟通。他们缺少关爱。一个陌生人像孩子一样去关心老人,和他们说话,不厌其烦的听他们倾诉扯家长里短,老人能说流利的普通话很少,这些外地小伙子小姑娘都很认真很耐心的听着,有时还会帮助做家务帮忙搬东西,甚至买些水果来,虽然羊毛是出在羊身上的,
但是这份作为孩子的关爱,对于真正的子女来说是缺失的。而真的子女会做些什么呢?
回来就说“这些保健品都是骗人的,你们买了干嘛,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还要买!”呵呵,一个很少倾听老人心声的人用责备的方式去教育老人们。另一个可以为了钱倾注了“真的”关爱,
这种关爱对于老人来说有时的确很难分辨,这也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内心的快乐与平静才是老人们最好的保健品!
回说我爷爷奶奶为什么没有嫉恨那个小伙子,因为我爸常年在外工作,而我也很少回去。小伙子有时来搞卫生,有时坐在院子里和爷爷奶奶扯扯家长里短,说说他的故事,很有礼貌。再后来就买了他的保健品,我回去知道这件事后并没出乎意料也没有责怪,失责的我没有资格。后来小伙子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有几次没来后奶奶打电话给他,他说他已经换了个城市不做这工作了,看到老人会想起身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我相信他只是为生活所迫,我也相信他对待老人付出的关爱是真诚的。
在1995年,巨人集团推出了12 个品种,减肥、健脑、强肾、醒目、开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保健概念,听说过“脑黄金”、“巨不肥”、“鲨鱼软骨”、“巨人吃饭香”这些产品么?这都是史玉柱搞的,而且各个失败了,在2000年前后第二次创业的史玉柱才创立了“脑白金”。至于脑白金是否虚假宣传,不用我多说了。
最早实行的行销模式。赋新康、生态美、心脑康、保腾康、吴氏治疗仪、”三株口服液“等,三年狂赚100E。
1988 年:大阳神、娃哈哈分别正式挂牌。生物健口服液、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掀起中国保健品
1993 年:马俊仁的中华鳖精带动保健品市场的热潮。
乐百氏以1000 万元代价购得马俊仁一纸配方,推出生命核能,并在全国尝试经销权拍卖转
1994 年:保健品市场处于全盛时期。全国保健企业有3000 多家,保健品种有近3 万种。
1995 年下半年,卫生部对212 种口服液进行抽查,宣布不合格率为70%。保健品市场从峰顶
1996 年:巨人的巨不肥出产后大幅攀升,但史玉柱仍无法力挽狂澜,下半年巨人宣布财务
三株口服液在农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年销售达80 亿元,成为线 日,全国实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1997 年:该年5 月1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实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从此,许多民
1998 年:该年3 月31 日,常德事件发生名噪一时的三株口服液从此一蹶不振。
1999 年4 月,久违了的太阳神突然推出风景减肥胶囊,试图东山再起。
2000 年:史玉柱重出江湖接受记者访问。神秘脑白金的身世之谜引起传媒无限猜测。
把三株做成日不落生物臸品的王国,确立大保健大医药的产业格局
低端的那种中介纯粹就是用information failure赚钱。有的干脆就是骗钱。
哪怕是中国最顶级的留学咨询公司,都特么逃税啊。每人12到20万不等的咨询费打到个人账户有木有。。
你知道最牛逼的SAT CR老师多少钱一节课吗? 2000RMB/Hour,最少20节起。需提前很久联系,现在估计寒假的已经没了。价格不断上涨。
外教因为要求挺高,时不时有Oxbridge(尽管普遍教的跟屎一样),40万/year.
我们中心一个年级120个不到一点,大概总人数在350左右。学费每年8万+。
后日就要高考了。我姑姑信佛,她女儿也高考,就拉着我妈和我去庙里祈福。今早去的,带了一张准考证复印件,还有考试用具。
到了庙里,先登记交钱,交的是什么钱没注意,反正就是把我的名字、登记日期写在一张红纸上,统一收费,交了315元。登记完后,尼姑让我们把考试用具放在一尊佛像面前,明天早上来取,说是吸收什么灵气。
然后我姑姑偷偷摸摸带着我们去见什么大师,路上我想这应该就跟走后门差不多的性质吧。七拐八拐进了一个房间,里面空调沙发老板桌电视电脑什么都有,我姑姑就很恭敬的跟他交代我们要高考了,希望大师能帮我们沾沾灵气什么的,于是大师随便说了两句佛教里的话,然后教导我们考试中容易题先做难题放到后面之类的技巧,我只想说这些道理我打小学一年级起就知道了!说了六七分钟后交代我们去殿堂里买点香火到处拜拜,安心回家备考就行了。走之前我姑姑跟我妈又各自拿出两百块钱让大师收下,还给他下跪表示尊敬!反正整个过程大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出了大师房间,我们去大殿那里,一人买了一份香火,20元一份,有一挂炮竹(市场价估计15元以上),两根蜡烛,一份有包装的长条形的黄色纸,不知道是什么纸。我心想庙里这香火卖的还算有点良心。于是我们又在一个大烛台上点了蜡烛拜了蜡烛,我正准备拆炮竹放炮竹,我姑姑连忙制止我,说这炮竹和纸要供给庙里的。呵呵!于是我们又来到刚开始登记的地方把炮竹和纸交给了一个专门收香火的尼姑。原来20元是买两根小蜡烛!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祈福之行,前后不到半个小时,这期间家长带着儿女来祈福的还络绎不绝,花费315+200+20=535元,我跟我妹一起加起来就是1070元。我们这是个小县城,消费水平不高。我总感觉五百多块钱就光买了两根蜡烛。
那么请大家再想一想,现在能吸纳这么多就业人员的实体店是什么店?当然是餐馆了。
我开的店是餐厅和便利店开在一起的那种,其中便利店是京东便利店,而便利店的选址本质上也是一样的,都是以开在商务区为主。现在这便利店也开了半年多了,在这个园区里面,包括我投的店,总共有 9 家便利店,方圆 500 米内则有 12 家便利店,其中有 2 家全家,2 家 711,两家喜士多,还有家乐福 easy,永辉,快客,便利峰等等,反正市面上你听过的便利店这里基本都齐活了。
要理解便利店的商业逻辑,我们就得先从理解什么是便利店的头号盈利来源说起。
二八法则,非常明显地,便利店里 20% 的商品贡献了 80% 的营业额,这 20% 的商品是:
和京东一样,全家和 711 里面 60% 以上的营业额和 60% 的毛利都由鲜食(FF,FAST FOOD,或者叫快餐、速食)模块贡献,鲜食和我们传统所说的快消品( 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从名字看上去有点像,但是做过便利店的人都知道,再快销的快消品和鲜食比起来都是蜗牛品,一个月也跑不了几个,单店日均销量 PSD 只有零点零几。
所以说,便利店卖的东西一定是高频刚需的,开便利店盈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用高频刚需的商品将低频商品迭代的过程。
全家在地铁里面的店,只卖鲜食和水饮(全家把商品分 ABCD 四类,鲜食和水饮属于卖得最好的 A 类),其他什么都不卖,连零食都没有!
711 的收银台可以说是印钞机,全是吃的,包子、关东煮、烤肠、热柜食品等都是高毛利的,背面的操作台放咖啡机等。
在便利店里,收银台、风幕柜(OC 冷柜)和中岛上卖的东西是最赚钱的,是利润的最大来源,然后就是卖水饮的后补式冷柜(wi 冷柜)。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地方的坪效简直是高出天际,你看风幕柜,基本上就是墙上挖个洞,占地基本为零,卖的牛奶酸奶水饮什么的都是跑得巨快的,现在全家和 711 里很多新店现在中岛都不要了,恨不得全部上墙。
一、虽然货架上的商品周转慢,但还是有需求,可以引流,增大其他高毛利商品销售的机会。
二、更重要的是,全家和 711 这种便利店,货架上面卖的东西都是不压资金或者账期很长的,不光不压资金,像大卖场一样,厂商为了在店内销售,还要支付不菲排面费或进场费,货架上的一些区域还能给厂商做广告来收钱。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钱都是连锁品牌总部收的,加盟商收不到这些钱。品牌总部相当于一边把货卖给加盟商,自己欠着供应商,然后还收着排面费,现金流好得不得了。这也是为什么全家和 711 不卖水果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卖了水果,他们不是很好收排面费了。
吕不韦贾于邯郸,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何?曰:十倍。珠宝之赢几何?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何?曰:无数。
不对称的信息、不充分的竞争---只要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基本上有成为暴利行业的潜质。
但是,如果持着追逐暴利的动机,所做的一切只是套利,不是经营。一方面不能长久,二方面也不具意义。
我一直认为回答问题是为大家提供帮助的,没有帮助的回答应该被折叠掉。大家关注这个问题本身也许是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些储备,而不是作为砍价的筹码,对吧?
2.账面毛利高。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眼镜行业。数十块的东西卖到上千块,毛利确实高,但是一家店一天做几单?日均营业额月均营业额是多少?各种成本是多少?随着信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眼镜行业从业者开始进入价格战,寒暑假打出各种学生套装99元之类的广告。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贴膜。均价1-2元的东西加上零卖出去,毛利确实赶上贩毒了。但是各中辛苦,绝对收入并不见得有多高。这种行业如果诸位想试试,那就先算好账。和这个类似的有摆摊,卖早点等等。记住,一定要算上个人的辛苦,这也是成本哦。
。比如军品,投入大,利润高,这个也涉及到行政垄断,不多说。我要说的是工业品。工业用的喷码机耗材,超暴利。耗材的主要成分是丁酮,10000元/吨,合10元/KG,耗材零售价不低于500元/KG,进口原装耗材不低于1000元/KG(实际上他们用的单位是升,但是丁酮和水的密度差别不是特别大,至少比利润差多了,这里按照重量说)。也就是说,这是一门50倍以上利润的生意。07年接触这个行业至今,见到了太多的爆发者,白手起家到身家数亿不过几年而已。当然,现在利润率也在下滑,但是无论怎么下滑也是比上述生意高的。而且这是几乎没有风险的生意,不需要你投入多大的成本,挂靠个公司,弄个电话传真一体机,加上网络就可以开张了。
说说风险:没有相关行业背景和技术基础,贸然进去你会发现完全找不到头绪。当然,你付出的除了时间成本别的不会太多。所有的客户都是既定客户,也就是说所有客户都有固定的供应商,要么你能抢过来,要么你能发展新客户,这是最难的。
什么?你说为什么没有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呵呵,谁说没有了?只不过这个行业相对小众得多,内部竞争也十分激烈,但是由于利润率太高,所以大家也都过得可以。我有一个朋友就是我带入的这个行业,弄了个两个人的公司年营业额百万。我没有做。为什呢?接着看:
5.创新行业。我们做的项目利润率在500%左右,目前只有我们在做。今年刚开始,只是拿了500多万的小单。所以我是不会去做耗材的。当你创造出一个需求,并且找到了为之付款的客户,你的利润率不但高,而且稳。这也是很多人创业的原因,这也是很多人创业失败的原因。学我者生,像我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