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目前正大力推动向大零售转型。以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以数字化后台集中作业建设为抓手,通过降低业务成本,促使零售业务可持续发展。
目前消费信贷业务采取的白名单模式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随着业务发展,标准白名单客户资源已被开发饱和,业务扩展遭遇瓶颈;二是目前标准白名单客户仅占农商行(农信社)存量客户的极少一部分,白名单模式限制了大部分客户接触消费信贷产品的机会。
为助力农商行(农信社)大零售业务转型,进一步发挥数据价值,省联社银信中心数据分析团队规划设计“消费信贷潜客挖掘”产品,将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更精准的潜客挖掘、预测和产品推荐,帮助农商行(农信社)更精准的挖掘潜在客户资源。农商行(农信社)可通过模型结果和客户标签体系的结合,预测客户融资需求,并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目标将客户分群分流至适合的消费信贷产品。
消费信贷潜客挖掘项目基于省联社大数据平台体系进行实施,采用历史业务样本构建模型,对客户资金需求程度进行量化和预测,并支持农商行(农信社)用户对模型结果的自助分析与导出,贴合消费信贷业务开展模式,有效实现数据向业务的价值输送。
本项目引入可解释性神经网络算法(GAMxNN),与传统逻辑回归算法结合,通过双方投票决定最终结果,在保证模型结果业务可解释性的同时提升效果。
在大数据平台设立实验区构建特征中心,统筹开展特征加工工作,支撑模型平台高效运行。目前特征中心覆盖客户基础信息、资产波动、交易行为、渠道偏好、产品偏好等共计14维度1754个字段。
依托于行内大数据生态,模型服务通过多个渠道实现对客输出:一方面,基于自助分析平台支持模型结果自主查询、分析、导出;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平台对接crm、柜面、移动营销等业务系统,直接将模型结果推送至业务人员客户端,实现营销机会提示。
基于业务系统回流数据,搭建模型效果监控看板,用于监控模型稳定性及有效性指标变动趋势,异常变动及时告警。
模型试运行期间,先后与五家农商行(农信社)进行泛用性验证工作,通过多次分析对比,对模型进行两次大版本迭代,最终定版上线。期间主要采用两种模式提供服务:
方案一:农商行(农信社)自行通过规则筛选出白名单移交给工作组进行评分评级后,将投放名单及其评级转回给农商行(农信社),客户经理再通过评级和客户标签的具体特征进行营销优先级排序。
方案二:以农商行(农信社)现有的存量客户进行评分评级,将客户名单及其评级相应的客户标签特征提供给农商行(农信社),农商行(农信社)可通过其他业务条件再次筛选符合资格的客户,快速筛选符合特征标签的潜在客户进行后续营销工作。
模型试运行期间,试点农商行采用优先级排序模式,在营销活动中先行营销模型评级较高的客户,业务申请数据显示:整体平均申请率为3.35%,中高等级区间客户申请率为14.07%,显著高于整体平均申请率;且中高等级区间有效户(指申请成功并用款的客户)占比均在80%以上。
在数据分析类项目建设过程中,为构建业务实践与数据分析良性循环,有必要充分发挥各方聚合协作作用,整合分析、实现模型价值的有效输出与触达,形成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建议;并且需重视市场检验,并以量化指标为参考应用效果及时调整团队分析方式及策略,以实现良好的成果转化。
下一篇: 建设银行广州地区消费信贷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