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跳转

融资租赁业:守正创新 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发布时间:2020-12-26 00:00:00阅读次数:208

上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描绘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展望“十四五”,对于正处于深化转型阶段的租赁行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之下,租赁业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把握市场新机会?将呈现何种发展新趋势与新方向?在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打造全球租赁创新高地

  回顾“十三五”时期,中国融资租赁市场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态势,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其中,得益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积极的政策驱动以及良好的创新环境,天津的融资租赁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天津全市融资租赁公司法人机构数量达1846家,注册资本8750亿元。东疆保税港区作为主要承载地,截至2020年10月,已累计注册金融租赁3家,融资租赁1198家,SPV项目公司2382家,租赁资产总额1.5万亿元。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已占到全国的70%,离岸租赁业务占到80%,飞机发动机创新平台租赁业务占到全国的90%以上。

  天津已成为全国租赁业发展高地,这不仅体现在数字上,还体现在产业环境与生态建设上。目前,天津在海关、外汇、市场监管、税务等政策方面形成了多项创新,其中,仅东疆的租赁模式创新就达到40余项。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11月4日在致辞时指出,天津将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全力建设租赁创新示范区和世界级的融资租赁创新区,推进向细分领域走、缝隙产业做、深水区创新、集成化创新、全生命周期创新迈进,为租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

不过,全球租赁创新高地的打造,需要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以及营造公平环境,进一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提升集聚质量和规模,增强租赁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专注细分市场发展机会

  在新发展阶段,融资租赁业站在了深化转型的十字路口,正面临一系列关键选择。守正创新才能基业长青,租赁公司需要着眼长远发展、把握大局大势、服务国家战略,直面新挑战、紧抓新机遇、完善新规划。

  “对于租赁业来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多地从支持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角度进行业务切入,将租赁产品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诸多经济环节相结合,通过发挥租赁优势,助力打通难点与堵点。”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巍认为,“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加快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