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
个人微信
咨询热线及微信:

13641441367

为社会提供新锐稳健金融服务 ——访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

发布时间:2016-11-04 17:50:52     阅读次数:    

在2016年,浙商银行有两件大事为外界瞩目。一件是3月30日,该行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资额超过百亿港元,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增强,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另一件大事则是在8月18日,浙商银行品牌焕新,发布全新标识,鲜活青春的红色寓意浙商银行积极拥抱未来,不断焕发金融活力。

如同一名活力四射的少年,浙商银行散发着开放、包容、多元、和润的新时代气息。频频发布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令业界为之惊叹不已。因创新手机业务,该行行长刘晓春今年还被媒体评为新锐银行家。

刘晓春曾在农业银行工作多年,对浙江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十分熟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坦言农行的工作给了他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三十多年来,从研究到实务,从本币业务到外币业务,从境内到境外,从县支行到总行,他历经了多个岗位。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份经历,他可以既宏观、又具体地审视我国银行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思考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得与失,从而为浙商银行的转型发展探索更可行的路径。刘晓春说:“这是一种非常愉快的感受。”


全资产经营战略对接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们当前和未来的重点工作内容。”刘晓春认为,商业银行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既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也会受到改革浪潮的洗礼和影响。

“全资产经营战略与‘十三五’期间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高度匹配,能够全面对接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刘晓春说的全资产经营战略,是浙商银行涵盖前中后台管理和协调的系统经营战略,是主动适应高度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构建方向明确、机制灵活、策略多样、工具丰富的权变经营体系。在银行经营层面,突破单纯以信贷资产为主的局限,根据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信贷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同业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及表内外资产的配置,以资产带动负债,重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为客户服务层面,打破资产、负债、服务,公司、个人业务及产品的界限,把金融活动融合到客户的经营和生活过程中,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和全价值服务,降低客户的杠杆率和融资成本,优化客户的资产负债表。

他认为,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客户的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单纯依靠项目投资方式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进行的产能整合及转型升级,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式,围绕资本市场的要素整合将是产能整合、转型升级的纽带。另一方面,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比下降,发债、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比重上升,基于汇率、利率波动的资产保值、增值和全球化资产配置等需求将大幅提升。

为此,浙商银行正在研究新行业、新商业模式、新产品的特点,提高自身精准把控风险的能力,以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尤其是对新行业、新企业、新企业家的金融服务。

刘晓春告诉记者,全资产经营战略能有效引领资产结构优化,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质量,降低融资成本。如浙商银行通过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模式对接新兴产业金融需求,在商业银行法规框架下,采取商业银行与VC/PE合作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股权+债权”融资服务,以表外理财资金认购产业投资基金的优先级,同时对产业基金所投企业提供贷款融资。这种投贷联动方式,满足了客户需求,效果良好。同时,浙商银行加强对产能过剩领域的并购重组业务支持,使用包括并购贷款、银团贷款在内的多种方式积极推动。

浙商银行还充分抓住供给侧改革中消费升级和创业热潮带动的个人融资需求,大力发展个人资产类业务。“我们从2015年开始发力个人银行业务,以打造专业的个人财富管家银行为发展方向,强化‘互联网+’创新驱动,实现个人银行业务经营规模翻一番。”刘晓春说,浙商银行现已形成“增金宝”、“财市场”、“财富池”等多个拳头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全资产经营战略能够有效应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驱动银行风险加速寻底的局面。”刘晓春认为,供给侧改革推进越坚决,过剩产能出清力度越大,一定时期内给银行带来的不良暴露压力越大。特别是在采矿业、制造业等集中出清的行业,不良率可能继续攀升。不过,浙商银行一直实行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注重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的匹配性以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策略性,建立了与全资产经营战略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采访中,刘晓春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浙江某企业近年来屡陷互保风波,一度濒临破产边缘。危难之时,浙商银行不仅未对其压贷收贷,还主动降低利率,并与其一道寻求化解方案,帮助企业度过艰难时期。“这也是浙商银行积极化解存量风险的一大体现。”他说:“有效推进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在解决存量问题的同时,找到新的增长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全资产经营战略能够有效对接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刘晓春表示,在直接融资方式比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浙商银行正加大和其他同业的合作力度,联动银行同业、非银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同时浙商银行还将加快物理网点布局和互联网渠道建设,提升综合化经营程度。

浙商银行全资产经营战略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将互联网精神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刘晓春认为,要让平等、开放、创新、容错、自组织等互联网精神核心要素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让客户体验成为产品与服务的焦点,产品管理部门要走到第一线,找到客户的“痛点”,持续提升客户体验。

“在发展科技金融方面,我们强调‘管理的互联网化’,即金融科技的应用是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局限在产品的互联网化。”刘晓春介绍,浙商银行为此从组织架构上打破将产品的互联网化集中由电子银行部管理的模式,将金融科技应用职能直接融入个人银行部、公司银行部等业务管理部门,使产品从开发到推向市场都能同时考虑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今年年初,该行电子银行部更名为网络金融部,专门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方案。

稳妥有序去产能

面对经济转型、增速下行,需要尽快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社会动荡、部分居民收入快速下降、银行相关资产质量下滑等问题。因此在结构调整中,要切实防范‘僵尸企业’的信贷风险,保持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刘晓春说。

对此,浙商银行一方面继续深化困难企业分类帮扶,全面落实浙江银监局《浙江银行业分类帮扶困难企业的指导意见》,根据“政府牵头、银监引导、协会会商、企业自救、银行帮扶”的职责定位,完善帮扶机制,发挥债权人委员会作用,一企一策,完善分类帮扶工作方案,按扶优限劣的原则,通过有进有退、重点帮扶,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另一方面,我们也配合地方政府稳妥有序做好‘僵尸企业’退出。”刘晓春介绍说,在这一过程中,浙商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建立“僵尸企业”常态监测机制,持续、动态掌握地方僵尸企业名单;同时,他们与政府协调确定“僵尸企业”退出的整体原则,并根据企业类别科学制定分类处置方案和资产保全计划,有效把握退出节奏、退出力度;此外,他们还与企业协商退出的具体流程和步骤,配合地方政府循序渐进,稳妥有序地退出“僵尸企业”,防止处置不当引发新的资金链、担保链风险。“我们也积极探索多种退出方式,因地制宜,多方合力,推动兼并重组等多种处置方式,减少破产清算,以提升企业生存发展的能力。”刘晓春说。

在去产能的背景下,监管部门正在推动银行业发展综合性并购金融业务,浙商银行开展的情况如何呢?刘晓春告诉记者,浙商银行对综合性并购金融业务一直较为重视,不断完善并购融资产品体系,积极推动并购业务,整合并购贷款、银团贷款、供应链融资等各类产品体系;在发挥传统金融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结构化融资、并购基金、并购债券和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为重点客户提供覆盖并购重组前后的综合融资方案,从而满足经济转型期传统行业化解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新行业新经济快速扩张及生态圈构建带来的横向、纵向、跨行业并购的融资需求。

刘晓春表示,现阶段,浙商银行并购顾问业务主要围绕帮助上市企业客户产业整合、转型升级在开展,致力于支持上市企业孵化培育新兴业务、实施跨行业的多元化战略。他透露,未来浙商银行还要重点支持传统行业利用并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市场份额和产业集中度,以及加强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他们也正把握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契机,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并探索通过并购重组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和化解不良资产的路径。

创新思维助力“双创”热潮

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浙商银行积极响应政府“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推出了多种相关的信贷产品,以创新思维助力“双创”热潮。

“浙商银行着重从产品创新入手,增加产品有效供给。”刘晓春表示,在设计“双创”系列贷款产品时,浙商银行明确目标客户群体,紧扣创业期企业轻资产的客观事实,并按照创始人层次、企业所处创业阶段,分别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形成“创业助力贷”、“双创菁英贷”以及“圆梦创客贷”等特色产品。紧扣创业创新企业客户贷款难“痛点”,在申请流程、担保方式、贷款用途、还款方式等方面也进行创新,打破了银行对申贷材料的繁琐要求和流程束缚。

此外,浙商银行正积极探索“互联网+”在小微金融服务的运用,为双创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融资、投资、结算服务,目前已推出小微客户预约授信业务办理、自助网上用款还款申请、授信业务流程展示及客户经理服务评价等相关服务。

“浙商银行正借道大数据打造小微金融服务新模式。”刘晓春表示,浙商银行与行业龙头、互联网信息平台等建立深度合作,针对科技文创、城市服务、医疗健康、旅游休闲、体育、时尚等双创小微客群,以“互联网+助贷”模式延伸服务触角,并借力大数据实现线上审批“秒贷”,大大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提高双创群体贷款获得率。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创新合作模式,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支持地方金融改革、经济发展,从而共同营造创业创新环境。他们今年率先出台了支持台州建设国家级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措施,在小微专营机构设立、人员配备、政策费用倾斜、业务先行先试等方面给予单独支持,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

刘晓春表示,今后浙商银行将继续加大“双创”、“电商”系列产品的推广,通过考核激励引导,壮大创业客户群体,积极扶持新行业、新业态发展;加快农村“两权”贷款业务试点推广,助力“三农”事业发展;进一步推进银政、银担、银保合作,共筑小微金融服务链,营造更好的创业创新金融环境。

对于外界关注的投贷联动方面的进展,浙商银行正积极准备尝试和探索。刘晓春介绍,2015年,浙商银行在全国银行业中创新成立专司权益类业务的一级部门——资本市场部。“目前,我们主要是与相关PE机构合作,双方互相推荐项目,发挥PE机构‘投’的优势和浙商银行‘贷’的优势,投贷结合,为新兴行业的企业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务。”刘晓春表示,浙商银行在投资银行、资本市场等新兴业务以及金融平台建设上发力,健全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探索通过资本市场的手段与方法,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区域龙头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设立市场化产业基金,提供全链条、综合化投融资服务,支持其快速锁定并购或投资标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或相关行业,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和快速发展。设立银政合作产业基金,服务地方政府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多措并举去杠杆

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作为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台之一,浙商银行充分发挥立足浙江的优势,紧密围绕浙江省“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七大“万亿产业”、“四换三名”、五水共治等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规划,通过总分行联动、资源倾斜,以传统信贷、产业基金、创新发债等服务方式,大力支持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刘晓春告诉记者,目前,浙商银行已为杭州铁路枢纽东站扩建工程、杭州大江东产业聚集区、杭州未来科技城建设等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也不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着力于多措并举去杠杆。刘晓春介绍,在公司业务投向上,对政府融资平台与房地产业务,加强集中经营、专业化经营,实施表内外全口径限额监控,控制其在新增投放中的占比;同时加强对优质上市公司、优质大型集团客户、新行业、新企业等新领域实体经济的拓展与投放。在融资模式上,创新直接融资业务模式,健全直接融资渠道,与创投公司、产业基金等各类机构加强合作,借助投贷联动、短融、中票、非公开定向工具、资产支持票据等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打造企业全价值服务银行。而在产品选择上,则尽量选择资本耗用较低的产品,如国内信用证等,同时控制资本耗用高的产品。

为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杠杆,浙商银行创新推出“涌金系列”池化融资平台,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杠杆。这一平台通过动态质押、超短贷等功能,帮助企业盘活资产,减少备付金、灵活支取、随时融资;通过按日计量、靠档计息等功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收益;通过双买断的功能进一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优化企业财务报表,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杠杆。依托该创新,2015年底,浙商银行获得《金融时报》“年度最佳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的荣誉。

冷静分析风险

不用谈虎色变

在近年来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过程中,浙江银行业正在率先走出困境。目前,浙江经济仍处于转型期,结构调整中会不断有企业退出而形成不良资产。由于我国还是一个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市场,不良资产在转型期会更多地反映到信贷资产上。

刘晓春认为:“不良资产的增加是经济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并非常态下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他强调:“对不良率,没必要谈虎色变。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良率只是银行经营中的一个指标,更需要关注的是银行是否有相应的盈利能力来覆盖、消化不良资产。”

刘晓春分析说,浙江经济发展一边有传统制造企业,一边有全球领先的新兴企业。浙江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已超过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五年居全国省份第一,这些都为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趋势放缓并逐步企稳打下了较好基础。因此,他认为要冷静地看待经济下行,特别在微观层面对每家企业都要冷静判断其产品、技术、管理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及趋势,企业是否只是因为经济周期出现暂时的困难。“无论是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要从具体企业、具体产品来看待风险,传统行业中也有许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不能笼统地压缩贷款,要在转型过程中寻找优良的企业与资产,通过发展来覆盖风险。”

“对于已经产生风险的资产,要理性分析。”刘晓春表示,不能只依靠诉讼等传统简单的方式来化解,而是要通过银行自身的渠道资源,寻找对该类资产或目标企业运作有较成熟经营能力的第三方,进行收购、盘活。这样对于债务人而言,能更高价地处理其资产;对银行而言,能收回更多的不良资产;对第三方而言,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收购;对地方经济而言,则提供化解风险和新增发展的机会。这样的风险处置可以实现“四赢”。

“先制定一个小目标”

打造一家中型银行

在香港成功上市,是浙商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谈到上市对浙商银行的意义,刘晓春表示,浙商银行正处在较快发展期,仅靠内源性资本积累难以满足资本补充需要。上市能为浙商银行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提供坚实的保障,使得浙商银行更好地适应行业转型发展需要,抓住经济金融新常态中蕴藏的新机遇。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香港上市提升了浙商银行在国际市场的声誉,有助于浙商银行进一步拓展业务并与国际上领先的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未来长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上市也为浙商银行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优化公司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浙商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提高信息披露水平。

上市半年来,浙商银行表现不俗,经营业绩实现了逆势增长。在2015年全行总资产、各项存贷款、净利润增速均居股份制银行首位的基础上,2016年上半年,全行净利润增幅超四成,继续领跑同业。

刘晓春说,他有一个“小目标”:“我希望浙商银行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能保持较快增长,对增速有追求但不强求,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会是一家中型银行。我们明年将设立香港分行作为出海的桥头堡。在下一个五年内让网点机构总数达到400至500家。”他告诉记者,浙商银行要求自己全面对标不同领域的先进同业,打造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和全价值服务银行,打造个人财富管家银行,打造小微企业贴心服务银行,打造同业交易服务银行,在创新能力、风控能力、市场服务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伴随着金融行为方式的急剧变化,银行服务面临更加“新锐”的需求。刘晓春说,好的银行服务应该能帮助客户将梦想照进现实。这一切希望的达成,需要一种不惧跨界的“灵动”,需要摒弃墨守陈规,反对因循守旧,以求总能找到新的价值创造方式。他说,浙商银行深知这绝非易事,但客户的金融需求寄托了千万人与企业的喜怒哀乐,银行服务必须切实担当起他们的托付。如果一家银行足够敏锐,就能洞悉用户感受、超越用户需求并创造需求。他希望选择一种前卫新锐的进取精神,为社会提供创新、惊喜而稳健的金融服务。这不仅能带动客户的成长、焕发银行的生机和活力,还可以激发金融生态圈的新能量。这种“焕能”的释放,最终受益者将是客户、行业,乃至生生不息的国民经济。

平日里,刘晓春对历史、社会、艺术深有兴趣,在繁忙工作之余他尽可能地抽时间跑步、爬山、写字,调节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他最后告诉记者:“站在浙商银行的平台上观察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我发现我们正面临一个创造的机会,我喜欢创新和创造,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相信,浙商银行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相关动态

咨询微信
版权所有 © 2009-2021 奥拓思维(深圳)软件有限公司 粤ICP备17100781号